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运营 > 正文

生产设备管理tpm(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2024-10-17 31941 0 评论 企业运营


  

本文目录

  

  1. 工厂TPM管理是什么
  2. TPM设备管理具体措施有哪些
  3. 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与TPM管理有什么区别
  4. TPM管理是什么意思
  5. tpm管理是指什么

一、工厂TPM管理是什么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MBA及EMBA等现代管理教育均对TPM管理方法有所介绍。

  

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护--PM(Preventive Mainte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护--CM(Corrective Mainte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护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品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护--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护保全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Total Productive EquipmentManagement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 BM等都要包含。

  

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二、TPM设备管理具体措施有哪些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企业在实践中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预防维护,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以美的中央空调实验室为例,不管有没有问题,每周一定是抽半天来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的;

  

2、改善维护,即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还是以美的中央空调为例,会鼓励工程师和实验员对先有社备进行各种创新改造和改良,提高其精度和使用寿命;

  

3、管理维护,这个是从管理角度角度而言的,一方面要制定关于tpm活动开展的相关制度和方案,从组织和资源角度保证tpm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二方面强调指

  

要将tpm作为将员工的岗位资格认定,职级晋升,年度评优等想关活动的条件之一。

  

从具体措施而言主要是以上三种,企业内部各团队直接还可以采用比拼赶超的方式相互学习和促进,也可以组织相关责任人去优秀的企业参观学习。

  

三、企业管理中设备管理与TPM管理有什么区别

1、TPM管理着眼的不是企业外部管理,它所着眼的是顾客所看不到的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实际也就是生产现场的实力。通过现场的持续的改善活动,形成具有自律精神的组织机制,促进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强的成本竞争力、变动对应能力、开发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从而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占据优势地位。它完全来自企业内部,来自于现场的人的力量。TPM管理有四大目标:浪费零化、不良零化、故障零化、灾害零化,不断向浪费、缺陷挑战。TPM管理就是精益管理,是一种夯实企业基础管理的盈利管理。

  

2、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是TPM管理主要的实践对象,TPM管理总体划分为七个阶段:初期清扫、发生源/困难源对策、制定基准书、总点检、自主点检、工程品质保证、自主管理,每一阶段的开展都要围绕设备注入很多的现场实用知识。比如,一阶段初期清扫就是要通过设备的清扫,在员工和管理者的观念中树立清扫就是点检概念,通过设备清扫活动培育员工学会观察和理解设备;分析设备的某一部位产生的缺陷会对产品品质造成什么影响从而促进设备的操作着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查找问题,提出改善提案并自我实施;让员工掌握利用QC七工具开展小组主题活动,眼睛盯住员工熟悉的生产线场,一点一滴的开展改善活动。设备缺陷治理、设备自动化改造、设备防错改造,解决一个问题标准化一个问题,用标准创造价值。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小组活动培育的是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收获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3、TPM活动强调“全员、全过程、全系统”的参与。全员强调的是从总经理到一线操作员工全体参与,全过程强调的是从客户需求信息的输入到企业生产管理活动到交付顾客满意产品的输出都属于TPM活动的过程,全系统强调的是无论是生产流程或者是管理流程都要不断的革新,从而达成经营的革新,促使企业走上精益之路。TPM管理是一种实用工具,极其重视5S和小组活动两大基石,让员工通过小组活动做好5S,TPM管理就夯实了基础。但,很多企业没能通过TPM活动激活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员工在活动中感悟不到TPM活动带来的好处,5S又没能坚持做好,造成了TPM管理活动的成效不大。TPM活动成功的八大支柱,就是希冀通过TPM活动建立优秀的团队、培育员工和管理者主动工作和承担责任的意识,学会跨部门管理,容忍失败鼓励创新,从而创造鲜活的管理现场。

  

4、TPM活动强化了设备管理。设备管理一般可分为:设备分类、设备性能鉴定、设备目视诊断技术、设备点检、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关键设备备件储备等内容。TPM活动就是要将设备管理的这些个内容在现场的实现,比如设备点检,就有员工的日常设备点检和专业人员的点检,点检项目的制定来源于现场,点检不合格项的处理来源于现场,让员工一定要知道点检的标准是什么、知道判定异常,并让其学会一定处理缺陷的技能,这符合精益生产的要求。比如,设备目视诊断技术,标识出仪表的功能上下限范围、液位加注的上下限范围、转动部位的旋转方向,很容易让员工和管理者判定差异,从而预防问题的产生。通过各阶段的TPM活动能够不断理顺设备的管理流程,培养比设备强的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用设备制造质量,赢得利润。

  

5、生产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即以较小的输入获得较大的输出,这里所指的输出不仅是提高产量,而且包括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证交货期,同时还包括了安全环境保护和员工士气。所有的PQCDSM(生产、质量、成本、交期、安全、士气)等这些方面的输出无不与设备有关,因此其设备管理的重要性随着TPM管理活动的深入愈来愈凸显。如何提高设备的综合效率,降低因设备维护不良造成的“六大损失”(开机准备的损失、不良返工的损失、速度降低的损失、瞬间停止的损失、转换调整的损失、设备故障的损失)成为设备管理部门的一大课题。这一大课题在TPM管理活动可以通过生产线小组的主题活动和管理人员的课题活动,有组织分节点的去解决。问题是钻石、是宝贝,是持续改善的种子,是积极的机会。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利用TPM管理活动加强设备管理是个十分有利的机会。

  

6、总的来说不管是TPM管理还是设备管理都强调实践,都需要在现场,都需要树立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而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人,通过工作业务的实践来培养人,培养处理现场问题的相关专家,培养圆拱形的专家,并将企业中的每个人的能力都尽可能的发挥出来。

  

四、TPM管理是什么意思

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MBA及EMBA等现代管理教育均对TPM管理方法有所介绍。

  

1、事后维修----BM(Breakdown Maintenance)这是最早期的维修方式,即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

  

2、预防维护--PM(Preventive Maintenance)这是以检查为基础的维修,利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对故障隐患加以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停机损失,分定期维修和预知维修两种方式。

  

3、改善维护--CM(Corrective Maintenance)改善维修是不断地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维护预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维修预防实际就是可维修性设计,提倡在设计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设计、生产上提高设备品质,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减少和避免维修。

  

5、生产维护--PM(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一种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它包含了以上四种维修方式的具体内容。

  

对不重要的设备仍然实行事后维修,对重要设备则实行预防维修,同时在修理中对设备进行改善维修,设备选型或自行开发设备时则注重设备的维修性(维修预防)。

  

TPM的提出是建立在美国的生产维修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吸收了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中群众参与管理的思想。在非日本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对TPM的理解是:利用包括操作者在内的生产维护保全活动,提高设备的全面性能。

  

就是全面生产设备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维修思想,是由国际TPM协会发展出来的。它是根据非日本文化的特点制定的。使得在一个工厂里安装TPM活动更容易成功一些,和日本的TPM不同的是它的柔性更大一些,也就是说你可根据工厂设备的实际需求来决定开展TPM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方法。

  

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 BM等都要包含。

  

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五、tpm管理是指什么

1、TPM管理,即“全员生产维修”,70年代起源于日本,是一种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方式,其主要点就在“生产维修”及“全员参与”上。

  

2、通过建立一个全系统员工参与的生产维修活动,使设备性能达到最优。MBA及EMBA等现代管理教育均对TPM管理方法有所介绍。

  

3、TPM的特点就是三个“全”,即全效率、全系统和全员参加。

  

4、全效率:指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评价和设备综合效率。

  

5、全系统:指生产维修系统的各个方法都要包括在内。即是PM、MP、CM、 BM等都要包含。

  

6、全员参加:指设备的计划、使用、维修等所有部门都要参加,尤其注重的是操作者的自主小组活动。

  

7、TPM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事先预防、并消除设备故障所造成的六大损失:准备调整、器具调整、加速老化、检查停机、速度下降和生产不良品。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浪费和零灾害,在保证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费用消耗的合理化。

  

8、TPM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零”,即停机为零、废品为零、事故为零、速度损失为零。

生产设备管理tpm(生产设备管理制度)


复制成功